2022-10-28 16:04:38 来源:商业新知网
大家好,我是周宏明,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数据比你更懂你自己?”这个话题。
一到年终的时候,很多平台都会发布用户的年度报告。记账APP会总结你这一年花了多少钱,分析钱都是花在哪些地方。音乐APP会汇总这一年哪几首歌你分别听了多少次,分析出你喜欢的是哪种类型的音乐。有人说,看这些分析报告,好像比我更了解我自己。
数据比你更懂你自己吗?
【资料图】
按道理,我们应该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一般情况,当我们看到纸巾快用完的时候才想起来赶紧去购买。而如果企业有用户数据沉淀,就能分析我的用纸速度,在上一次购买的纸巾快要用完之前,通过平台推送给我纸巾的购买链接。这个时候,企业通过数据分析,就可以做到比我更懂我自己。
企业要想做到 比用户更懂用户 ,在数据能力上要具备两点:一个是 全面 ,一个是 分析 。
很多企业喊着以用户为中心的口号,可是他们真的了解用户吗?企业的用户是谁?新用户是怎么转化来的?有多少活跃用户?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用户是怎么看待品牌的呢?很多企业都没有收集足够的用户数据,在做广告推广、会员活动、商品开发的时候,全都是凭感觉、凭经验。就算想要监测广告推广效果,还是依赖第三方调研公司采用数据抽样的调查方式,这样的调研结论恐怕离客观和准确还有很大的差距。别说懂用户了,连了解用户的基础工作都没有做到。
所以, 懂用户的第一步是要全面收集用户数据 。这里的“全面”并不是说所有人的数据都要采集,而是 专注于企业自己的用户数据 ;也不是说和用户相关的所有数据都要收集,而是 专注于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用户数据 。当沉淀了足够分析和决策的数据量,才算是打好了基础,才能够发掘用户数据的潜在价值。
数据更懂用户,但数据本身是没有智慧的,关键在于用户数据如何经营使用。有的企业在做商品迭代优化的时候,会先在小部分用户范围内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然而当测试数据没有达到预期的时候就直接认为优化不可行,却没有分析数据的变化情况,更没有去分析背后隐藏的原因,忽略了数据多维度的分析所带来的决策价值。
这就像年度报告只是呈现了你花了多少钱,哪首歌听了多少分钟,那只是统计。 比统计更重要的是要做数据分析 。分析出你喜欢听什么类型的歌,然后猜你喜欢;或者是分析出你哪部分花的钱最多,为什么会花这么多钱,有哪些部分是可以节省的。 通过数据分析后,企业可以了解用户是什么样消费形态的人,可以洞察用户的消费变化,进行精准营销、需求挖掘,更好地来服务用户 ,这才算是更懂用户。
亚马逊的关联推荐功能就常常受到用户的称赞,他的推荐总是让人忍不住买买买。用户在亚马逊下单后,会弹出一个界面,告诉你“购买了这本书的人有85%也购买了另一本书”,然后附上另一本书的介绍和购买链接。有用户就说过,在看到这个推荐之前,我都不知道还有这本书,看到85%就会忍不住点进去看一看,结果这本书我还真的感兴趣,就买了。通过关联推荐,用户就有一种“亚马逊怎么这么懂我”的感觉,推荐的都是我想要的,于是不断地买了一本又一本的书。
可能有的人会说,都85%了,数据那么精确,亚马逊推荐的书肯定都是适合这个用户的。然而事实上,刚开发推荐功能的时候,数据并不全面。在没有足够数据支撑的分析情况下,亚马逊自创“推荐百分比”这个标签,通过百分比数据来了解用户。85%可能是一个测试数据,也可能是15%,也可能是50%。用户的点击行为是消费心理的真实反应,用户的每一次点击行为数据都会被记录,通过收集用户的点击数据,分析后就能够发现用户的兴趣偏好和消费倾向。慢慢地,亚马逊就越来越懂用户了。
收集用户数据,分析用户数据,才能真的了解用户,懂用户。 数据驱动商业 ,企业分别建立商品标签和用户标签,通过数据分析后,把用户真正感兴趣的商品推荐给用户。
很多时候,用户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这需要企业从数据中找寻蛛丝马迹,挖掘用户内心深处的需求并且满足,做到比用户更懂用户,给用户更好的消费体验。 用户数据取之用户,又服务于用户。为用户着想,给用户带去更多的惊喜服务 。用户就不舍得离开一家那么懂他的企业了。
保利威已将该视频切片技术应用于旗下PlaySafe版权防盗体系中,从防录屏、防下载、异常行为监测等多维度护航视频安全。
融资丨「亦诺微医药」获得首批C+轮融资,招商局中国基金有限公司等机构投资,此次融资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公司已进入临床阶段的三个产品管线
苏大LAGroup提出:利用定制句法信息的语法纠错。
虽然目前人工智能已具备生成游戏所需全部元素的能力,但目前仍然未能取代游戏制作者的内容。
交友软件Hinge的新研究似乎揭示了一种比外表、金钱还要重要的交际属性——情绪脆弱。
可见,真诚永远是最大的必杀技,在国外也是如此。
前阵子,谷歌Stadia的关停激起了人们对于云游戏的种种热议,其中对于云游戏需求真伪及未来发展的质疑颇多。